摘要 【中小板15年:業績兩位數複合增長 累計分紅超4000億元】彈指間,深交所中小企業板已經走過15個年頭。這15年間,中小板上市企業從首批8家發展到近千家(932家),股票市值接近深滬兩市總市值的20%,業績保持兩位數複合增長,累計分紅超4000億元,成為多層次資本市場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中小板公司通過IPO、併購重組、再融資,提升企業質量和發展後勁,不斷強化板塊直接融資功能。(證券日報)
彈指間,深交所中小企業板已經走過15個年頭。這15年間,中小板上市企業從首批8家發展到近千家(932家),股票市值接近深滬兩市總市值的20%,業績保持兩位數複合增長,累計分紅超4000億元,成為多層次資本市場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中小板公司通過IPO、併購重組、再融資,提升企業質量和發展後勁,不斷強化板塊直接融資功能。同時,中小板在設立之始即打造誠信之板理念,堅持以信息披露為中心,及時修訂上市規則、規範運作指引,率先實施分類監管,持續強化對公司、中介機構等違法違規行為的監管力度,嚴格落實退市主體責任。此外,中小板积極倡導社會責任,大批中小板上市公司在穩健發展的同時,在分紅、環保、扶貧等領域發揮示範效應。
未來,中小板將繼續以提升服務實體經濟能力為己任,致力於不斷提高上市公司質量,夯實資本市場可持續發展的基石,為打造規範、透明、開放、有活力、有韌性的資本市場做出新貢獻。
15年前的5月27日,經國務院批准,中國證監會批複同意設立,深交所中小企業板正式開板。新和成、江蘇瓊花、偉星股份、華邦製藥、德豪潤達、精工科技、華蘭生物、大族激光等8家公司在這一天掛牌,成為中小板首八家上市公司。
十五年春華秋實,中小板企業藉資本市場之力,抓住發展機遇、克服困難挑戰,勇擔歷史使命。15年來,中小板公司業績保持兩位數複合增長,培育了一大批細分行業的“隱形冠軍”,海康威視、比亞迪、科大訊飛等一批對產業發展、經濟轉型升級具有引領作用的企業脫穎而出。
砥礪成長篇
研發強度支撐創新前行
改革開放40年的歷史經驗表明,我國經濟發展取得豐碩成果,自主創新是重要驅動力。黨的十九大報告強調,要堅持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建設創新型國家,提高全社會的創新活力。回顧15年發展歷程,中小板上市公司持續加大研發投入,提高主業核心競爭力,激發企業人才創新活力,在創新引領下持續釋放增長動能。
據統計,截至2019年4月30日,932家中小板上市公司中共有715家省級以上高新技術企業和375家戰略新興產業企業,佔比分別達到77%和40%。其中192家公司擁有國家火炬計劃項目,184家公司擁有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項目,69家公司獲得國家創新基金支持,68家為國家創新型試點企業。
藉助資本市場這一重要的融資渠道和資源整合平台,眾多企業實現產品升級、技術升級、產業升級,為發力新經濟、打造新動能積蓄力量。中小企業板自成立以來,吸引了大批具有自主知識產權和研發實力的高新技術企業上市。
近5年,中小板上市公司研發支出總額的複合增長率為25.3%,研發強度持續保持在2.5%以上並逐年提升。2018年,中小板上市公司的研發支出總額1463.2億元,平均研發支出1.68億元,同比增加24.8%,研發支出占同期營業收入的平均比重為3.17%。從行業來看,信息技術業平均研發支出2.69億元,研發強度9.84%,居所有行業之首,教育業、製造業的研發支出水平和研發強度也遠超其他多數行業。從公司來看,有68家公司研發強度超過10%,162家公司的研發支出超過2億元,其中比亞迪、海康威視、蘇寧易購等公司的研發支出總額分別達85.36億元、44.83億元和28.99億元。
通過持續加大研發投入,中小板公司在各自行業建立起競爭優勢,大部分公司已發展成為細分行業龍頭。據統計,中小板共有443家公司的主導產品在所屬細分行業的國內市場位列前三,155家公司的主導產品在所屬細分行業的國際市場位列前三。細分行業龍頭公司2018年平均研發支出2.26億元,同比增長27.06%,研發強度4.27%,比去年同期增長0.31個百分點。
中小企業板15年的發展經驗表明,持續的研發投入、积極不懈的技術創新與管理創新已成為上市公司謀求持續發展的重要根基,成為實施創新驅動發展的力量源泉。
2018年,中小板高新技術企業平均實現營業收入42.24億元,同比增長14.15%,平均實現凈利潤1.41億元,收入和利潤總額近5年的複合增長率分別達到19.08%、10.34%;戰略新興產業企業平均實現營業收入45.80億元,同比增長16.87%,平均實現凈利潤1.55億元,收入和利潤總額近5年的複合增長率分別達到21.92%、12.37%。
在創新引領下,以新一代信息技術、高端裝備、新能源等高技術、高附加值行業公司為代表的新經濟企業迅速成長,形成“老中有新、新中更新、新老融合”多點突破的新發展局面。
其中,科大訊飛在感知智能和認知智能核心技術領域的研究攻關上加大投入,在人工智能關鍵核心技術領域獲得十二項“國際第一”;立訊精密在近三年累計研發投入49.89億元,研發強度持續上升,2018年內新申請專利244項,取得專利授權238項,憑藉穩定持續的研發投入,穩固行業領先優勢和地位,實現經營業績的常年穩定高速增長。
制度建設篇
推動市場化法治化建設
市場化和法治化是改革開放40年的重要經驗,也是資本市場健康發展的基礎。15年來,中小板砥礪前行,始終沿着市場化和法治化的方向,持續完善資本市場基礎制度和規則體系,助力建設“規範、透明、開放、有活力、有韌性的資本市場”。
堅持市場化原則,增強市場流動性。股票流動性是資本市場繁榮穩定的保障,上市公司股票停復牌制度作為資本市場交易的基礎制度,在確保信息披露有效性的同時,對保護投資者交易權利、維護公平交易秩序具有重要作用。
近年來,部分上市公司以各種理由申請停牌,出現隨意停、任意停、長期停,甚至虛假停牌的現象,犧牲投資者正當交易權利,嚴重擾亂市場秩序。中小板主動適應市場和監管形勢發展,深入市場基礎制度研究,落實停復牌制度改革,牽頭制定《中小企業板信息披露業務備忘錄第14號:上市公司停復牌業務》《深圳證券交易所上市公司信息披露指引第2號——停復牌業務》等規則,引導上市公司合規停復牌,分階段披露,維護市場交易秩序。
目前,中小板公司停牌家數已降至個位數,除*ST百特外平均停牌時間均不超過10個交易日,取得良好效果。
以投資者需求為導向,提高信息披露針對性。15年來,中小板积極發揮優化資源配置功能,在總結行業運行規律和風險特徵的基礎上,結合投資者需求參與制定了包括民用爆破、軟件與信息技術服務、快遞服務、零售等12個行業的信息披露指引,從行業特徵、公司業務、核心競爭力等多維度對信息披露進行規範。行業指引涵蓋160餘家上市公司的行業信息披露,有效提升了信息披露的深度與精度,有助於投資者獲取針對性信息、理性做出投資決策。如民用爆破行業受宏觀經濟影響較大且受政府嚴格監管,指引強化了產能、許可資質、安全生產事項的披露要求;快遞服務業量件多單價低、淡旺季業務量變化大,指引針對行業特點要求行業公司每月披露報告期快遞發件量及單票業務收入情況,分析變動原因。
嚴肅懲處違規行為,切實維護市場秩序。中小板积極踐行一線監管職責,在日常監管中及時發現、嚴肅處理各類違法違規行為。2004年以來,中小板共作出紀律處分378次,涉及上市公司147家,包括公開譴責32家、通報批評115家,涉及的違規行為包括違規買賣股票、資金佔用、違規擔保、違反承諾、違規使用募集資金等。從監管效果來看,中小板以紀律處分和監管措施為重要抓手,及時發現、嚴肅懲處市場各類違規行為和主體,有效增強監管威懾力,提高市場主體合規意識,切實維護市場秩序和投資者合法權益。
切實履行監管職責,嚴格執行退市制度。上市公司退市制度對於凈化資本市場環境、優化資源配置、促進優勝劣汰、完善市場機制意義重大。中小板結合上市公司退市監管實踐,參与研究完善退市制度的思路和方案,持續推動退市制度改革。一是完善財務類退市指標,新增市場類退市指標,形成了多元化、市場化的強制退市指標體系;二是建立欺詐發行、重大信息披露違法及五大安全領域的重大違法等重大違法強制退市實施機制,凈化資本市場生態環境;三是建立健全主動退市制度,豐富退市制度內涵;四是建立退市整理期制度和重新上市制度,完善退市相關配套機制。
2018年10月16日,長生生物主要子公司因違法違規生產疫苗,被國家藥品監督管理部門作出吊銷藥品生產許可證的行政處罰決定,並罰沒91億元,在重大安全領域存在違法行為。2019年4月30日,眾和股份披露2018年年報,暫停上市后出現業績虧損、凈資產為負的情況,財務報告被出具無法表示意見的審計報告。根據有關規定,深交所及時啟動對長生生物強制退市機制,對眾和股份作出終止上市決定。在此過程中,中小板切實擔負起退市主體責任,維護退市制度的嚴肅性和權威性,凈化市場環境,提升市場質量。
市場建設篇
持續分紅和股權激勵引領
上市公司現金分紅對培育投資者長期投資理念、增強股票市場吸引力具有重要意義。股權激勵為上市公司持續發展提供動力,是實現員工與企業和諧共贏的重要方式。近年來,中小板上市公司回報投資者意識持續增強,實施股權激勵和員工持股計劃的公司穩步增長。
現金分紅家數與總額穩步增長。中小板成立15年以來,上市公司累計現金分紅4428億元,約佔累計凈利潤的30%。2014年至2018年,中小板現金分紅的公司數量和金額穩步增長,現金分紅公司家數平均佔比達76%。2018年,中小板上市公司現金分紅總額937億元,12家公司現金分紅總額超過10億元。
海康威視自上市以來經營業績持續穩健增長,連續10年實施現金分紅,2018年度分紅總額56.1億元,位居第一。近三年,海康威視累計現金分紅139億元,是其首發募集資金34億元的4倍;寧波銀行是首家中小板上市的城市商業銀行,2007年上市以來連續11年實施現金分紅,累計現金分紅132.41億元。2016年至2018年分紅總額分別為13.65億元、20.47億元、20.83億元,逐年穩步增長。
股權激勵和員工持股計劃助力公司成長。中小板成立15年來,共推出股權激勵計劃802家次。2018年,128家公司推出股權激勵方案,較2016年、2017年的86家、110家呈持續增長趨勢,推出股權激勵計劃的上市公司遍布化工、計算機、互聯網、醫藥等32個行業。截至2019年4月30日,累計有379家次上市公司推出員工持股計劃。
蘇泊爾自2004年上市以來,於2012年、2013年和2017年先後3次推出股權(限制性股票)激勵方案,累計向核心技術人員、管理層員工共計近400人次授予限制性股票近2000萬股。通過股權激勵計劃的實施,打造了一支具有主人翁意識的、具有強大戰鬥力的隊伍,成為目前國內著名炊具研發製造商和廚房小家電領先品牌。
中小板成立以來,积極引導上市公司合理現金分紅、靈活運用激勵措施,推動上市公司與投資者及員工分享共贏,促進公司落實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做大做強。
提質增效篇
併購重組助推高質量發展
併購重組作為資本市場最具效率和活力的工具之一,一直以來發揮着優化資源配置、服務實體經濟的重要作用。中小板整體併購重組交易活躍,15年來,上市公司累計實施完成重大資產重組429單,交易金額合計8349億元,湧現出一批具有典型產業邏輯、改革示範性,服務於國家發展戰略的重組案例。
市場化程度高,產業協同性強。深耕主業、圍繞產業整合進行併購重組一直是中小板重組主流,中小板超過六成的重組方案為產業升級或上下游併購,產業協同性強,併購重組服務實體經濟的作用持續發揮。
評估增值下降,市場回歸理性。經過對“忽悠式”“三高類”重組亂象的整治,中小板上市公司重組盲目追逐熱點的情況明顯減少,估值體系逐漸回歸理性。近三年,中小板上市公司重組標的平均增值率持續下降,2016年至2018年分別為12.1倍、6.9倍、4.9倍。高溢價方案數量和佔比持續下降,增值率10倍到20倍的重組2018年為5家,2016年和2017年分別為20家和13家。遊戲、廣告及互聯網營銷、影視等行業標的估值仍相對較高,但數量明顯減少。
全力擁抱新經濟,踐行國家戰略。中小板上市公司积極響應國家戰略,通過併購重組主動投身高科技、戰略性新興產業,為一批創新型、成長型公司打通融資渠道,注入增長動力。近三年來,中小板有近三分之一的併購標的涉及互聯網、雲計算、人工智能、軟件和集成電路、高端裝備製造、生物醫療等領域。
實施海外併購,推動“走出去”戰略。隨着經濟全球化、國家對外開放和“一帶一路”建設持續推進,中小板上市公司加快了海外併購的步伐。近三年來,中小板上市公司共披露22單跨境併購重組,涉及交易金額超2000億元。通過海外併購,上市公司既能提高業務和管理的國際化水平,也可以開拓國際市場、提升品牌形象。
服務產業轉型,支持供給側改革。中小板緊緊圍繞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優化併購重組審核流程,加強培訓服務,鼓勵傳統過剩產業的上市公司通過併購重組去產能、去庫存、去槓桿。近三年來,30餘家中小板公司置出落後產能,注入具有廣闊市場空間的業務或資產,產能出清邁出實質性步伐。如中原特鋼受鋼鐵行業去產能影響,近年持續大額虧損,通過重組轉型為現代農業金融服務公司,有效解決發展問題;快遞行業龍頭順豐快遞、申通快遞、韻達股份均通過與上市公司進行資產置換的模式匯聚中小板,形成產業聚集效應。
回首過去,中小板作為多層次資本市場的重要組成部分,着力促進併購重組市場的穩定健康發展。展望未來,中小板將繼續和各方共同努力,優化併購重組市場環境,持續做好併購重組有關服務,助力上市公司充分發揮機制優勢,實現轉型升級和高質量發展。
社會責任篇
產業扶貧志智雙扶互利共贏
在脫貧攻堅戰進入決勝的關鍵階段,中小板上市公司正結合自身產業特點與扶貧地區的實際情況,通過興辦實業、開展培訓、參加公益活動等多種方式,推動產業扶貧、教育扶貧、%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