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有媒體報導指出「愛喝寶特瓶飲品會增加糖尿病風險」,並援引美國加州理工州立大學的一項研究成果。然而,該報導對於研究結果的解讀存在嚴重誤導,可能對消費者造成不必要的恐慌。
首先,需要澄清的是,該研究的主題是「雙酚A」(Bisphenol A, BPA)對人體胰島素敏感性的影響,而非針對寶特瓶飲品的直接影響。雙酚A是一種常見於聚碳酸酯(PC)塑料及環氧樹脂塗料中的化學物質,但寶特瓶所使用的材質為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Polyethylene Terephthalate, PET),並不含有雙酚A。因此,將寶特瓶與該研究結果直接掛鉤是錯誤的。
該研究確實表明,在每日攝入固定濃度的雙酚A後,受試者的胰島素反應能力可能會受到影響,進而增加糖尿病風險。然而,這項研究中的雙酚A攝入量遠高於一般人通過食品容器暴露的雙酚A濃度。例如,研究中使用的劑量為每公斤體重50微克,而這個數字對應於一名60公斤成人的每日攝入量為3毫克。這一劑量顯著高於正常情況下使用含有雙酚A的食品容器所可能接觸到的濃度。
根據我國的「食品器具容器包裝衛生標準」,PC材質容器中的雙酚A溶出限量被嚴格控制在0.6毫克/每公升以下。即使消費者每天飲用2公升使用PC材質容器盛裝的液體,其暴露的雙酚A量也遠低於前述研究中的劑量。此外,寶特瓶所使用的PET材質不含雙酚A,因此使用寶特瓶盛裝飲品並不會引起與雙酚A相關的健康風險。
綜上所述,媒體報導中所暗示的「愛喝寶特瓶飲品將導致糖尿病風險增加」的說法,缺乏科學依據且存在誤導消費者的可能性。消費者在面對此類報導時,應保持警覺,避免被片面的資訊所影響。
政府相關單位也強調,將繼續滾動評估並修訂食品容器的衛生標準,以確保食品安全。針對雙酚A的風險,我國已對嬰幼兒奶瓶等高風險產品進行了嚴格的管制,並規範了雙酚A的溶出限量。
為了進一步幫助消費者了解雙酚A及其他內分泌干擾物質的風險,食品藥物管理署網站上設有專門的風險溝通專區,提供相關的資訊與指引。消費者如有疑慮,可參考官方網站的資料,獲得更全面和正確的訊息。
消費者在日常生活中應保持理性,不應被誤導的資訊左右。同時,應選擇安全、符合衛生標準的食品包裝,確保自身健康。
【其他文章推薦】
如果牙齦外露,該如何解決?
什麼是呼吸照護病房? 當病人無法自主呼吸,需要依靠氧氣
預約板橋人工植牙專科醫師
嬰兒戴頭型矯正頭盔,更多成功案例分享
解析腎臟功能告訴你為什麼要洗腎
多囊性卵巢症候群相關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