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傳媒/記者李祖東報導】
海洋委員會海洋保育署與國立中山大學碳權研究與服務中心共同合作,於今(22)日在高雄軟體園區會議中心舉辦「藍碳保育推廣講座暨海洋保育ESG專案說明」,吸引活動現場及線上參與民眾超過200人,盼藉由產官學民之交流與協力,共同擘劃藍碳及海洋保育永續行動的藍圖。
海保署表示,活動共邀請7位專家學者、地方政府及民間團體人士,從氣候變遷與永續發展倡議開始分享,談及國內外碳權制度與碳定價,接著介紹海草床及紅樹林藍碳生態系復育現況,並說明企業參與自願減量專案的機制、程序與益處,及講述海洋保護區保育工作、在地海洋文化推廣及鯨豚海龜保育的經驗與歷程以及企業ESG參與途徑與展望。最後由海保署說明「海洋保育󠇆×攜手永續」海洋保育ESG專案的四大方針15方案及其媒合模式與未來合作規劃,並獲得現場參與人員熱烈回響。
海保署署長陸曉筠表示,海洋保育法在今(113)年7月12日三讀通過,讓海洋保育行動更能依法有據,同時在海保法中也明確提到需要公私協力合作推動,因此海保署希望推出「海洋保育󠇆×攜手永續」海洋保育ESG專案,讓各方能共同參與。
海保署說明,海洋保育ESG專案四大方針內容包括「海洋淨好、永續利用」,透過支持或舉辦潛水淨海活動,鼓勵員工加入海保署潛海戰將;「生物保育、資源永續」,鼓勵員工參與救援野放活動、挹注資源擴大救傷能量、支持擱淺科學研究、贊助忌避研發推廣及友善釣魚推廣;「棲地守護、生態富裕」支持珊瑚及藍碳保(復)育行動、保護區在地巡護、支援生物辨識技術;「海洋素養、永續扎根」則可協助推動海洋保育教育行動、海洋保育人才培育及國際交流合作等。
海保署署長陸曉筠認為,本次活動是藍碳及海洋保育開啟新的篇章,並強調在因應氣候變遷及落實海洋永續發展上仍需要各界持續努力。保育藍碳生態系除了可以維護碳匯功能外,更有助於提高生物多樣性和維持生態系統健康,除了藍碳,海保署期望透過多樣性的行動方案開啟企業和民間團體合作契機,從減緩氣候變遷、保育、復育、教育多面向,攜手產官學一起參與,一同響應「昆明-蒙特婁全球生物多樣性框架」目標,以達成「人與自然和諧共榮」之願景。
陸曉筠接著表示,透過本次活動的辦理,不僅能讓各界對於藍碳、海洋保育有更深刻的理解,更啟動了後續政府、企業及民間團體等公私部門進一步合作的動力,共同推動海洋永續發展事務。
文章導覽
来源链接:https://focusnews.com.tw/2024/07/597181/
【其他文章推薦】
飲水機皆有含淨水功能嗎?
無線充電裝置精密加工元件等產品之經銷
影響示波器測試準確度的五大因素
提供原廠最高品質的各式柴油堆高機出租